“避开美元,他们将目光投向人民币”

据香港《南华早报》5月4日报道,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伊斯特利商业中心到尼日利亚最大港口城市拉各斯的阿拉巴国际市场,非洲的商业中心正在悄然发生着一场金融变革,当地商人们越来越多地避开美元,并将目光投向人民币。

在伊斯特利,商人们建立了本地化的中国商品付款结算系统。物流公司作为主要代理,提供肯尼亚先令与人民币的兑换服务,使当地商人能够以本土货币付款,而这些公司则负责向中国卖家支付人民币。这些物流公司还促进了广州、义乌等中国采购中心的货物流动。中国卖家直接从物流公司收到货款,然后将货物运送到内罗毕。“我只需从卖家那里确定我想购买的商品,然后通过位于内罗毕的代理商付款,该代理商在广州也有办事处,那里是我所售商品的主要来源地,”伊斯特利的贸易商安妮·科蒙托说道。

报道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及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了内罗毕“民间人民币支付模式”的出现。虽然这短期内不太可能对美元霸权构成实质性挑战,但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担心美元武器化的风险,正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报道提及,肯尼亚财政部长约翰·姆巴迪日前表示,该国已经与中国贷款机构讨论了使用人民币而非美元计价的中国资金的可能性。

在尼日利亚,非正式交易也很常见,尤其是阿拉巴等主要商业中心。尼日利亚是中国商品在非洲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24年尼日利亚进口中国商品总额达到1374亿元人民币,而同年尼日利亚对中国的出口额达到217亿元人民币。为了促进贸易和投资,尼日利亚于2018年与中国达成了货币互换协议,并于2024年续签了15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教授、中非关系专家劳伦·约翰斯顿解释说,非正式外汇市场与不寻常的全球形势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商品出口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