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为何我这样为爱痴狂?|“恋爱脑”的心理成因

文字数2700 |阅读预计需要7min

坠入爱河是有道理的,

爱始于一种失控,

一种无法抑制的坠落,

开始于主体放弃主体地位的那一刻。

我们不是靠意志和决定而爱上一个人的。

——《死刑判决》莫里斯·布朗肖

图/《恋恋笔记本》

2.侵入性思维

像有强迫症的人一样,那些“恋爱脑”的人可能会经历重复和侵入性的想法,感觉对方无时无刻不侵占着你的大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恋爱脑们却巴不得每刻都和对方在一起,像个连体婴一样不分开。

数据表明,他们消耗了85�00%的时间在思考恋人的事情上,这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不能好好地工作、学习,因为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

3.过度依赖对方

“恋爱脑”的爱情是强迫性或依赖性的爱恋,类似于一种行为成瘾。

他们一旦能和恋人建立联系,就像抓住救命稻草,和恋人在一起时会体验到强烈的快感、满足感和欣快感。

但他们患得患失,渴望亲密和陪伴又敏感多疑。独处时会感到焦虑、无助、沮丧,极度害怕被抛弃,甚至丧失独处能力,在爱情中迷失了自我。

图/《爱在黎明破晓前》

2.自恋的防御:理想化

我们对父母有期待,拒绝接受他们的不完美;对恋人有期待,任何瑕疵都不愿承认。

理想化(过高评价某个人)是否认现实、避免失望、维持自尊的防御机制。

当父母无法让我们理想化时,我们就会转向其他人,这时父母就将成为“坏人”。

这个新的理想化对象成为新的“好人”,直到TA让我们失望,我们再转向新的人。周而复始,希望频频升起,失望更是不断累积

图/《暮光之城》

2.“重新编码”

有意义的个人改变只有在以下情况才能完成:为了适应你所面对的现实情况,过去的生存机制可以被抛弃(de-programmed)、然后“重新编码” (re-programmed)。

当然,你不可能改变在你身上实际发生过的事情。当年你不得不把所接收到的关于自己的(或许是假定的)负面信息当作权威,而现在你可以重新评估它们的合理性,改变你对先前可能发生过的事情最初的理解或解释。

3.设定关系的边界

对一个“恋爱脑”来说,爱人对自己往往太过重要,甚至能够超越自己的生命。

但在TA可以为爱人“付出一切”的同时,TA唯独不会做一件事:考虑对方的感受,尊重对方的边界。

设定并坚持边界可以给你一种结构感和能动性,在面对爱时保持理性与原则。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太快和太慢一样无法让爱维持,爱得适度才能爱得长久。

4.养育内在小孩

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之后,你需要重新赋予自己“爱自己”的能力。

这通常意味着说服居住在你内心深处的那个孩子,TA可以开始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自己,以一种更为赞许和宽容的方式。

图/《恋恋笔记本》

如果你实在难以走出“恋爱脑”的状态,或许可以考虑接受专业的心理帮助。

透过心理咨询你将学会如何更喜欢自己、更尊重自己。

拒绝“恋爱脑”绝不是拒绝爱,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去爱。

编辑:蛋白青年

责编:Aur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