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视听产业新生态 AIGC与大模型产业应用论坛举行
3月27日下午,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重要分论坛之一“AIGC与大模型产业应用论坛——AI赋能下的视听产业新生态”在成都举办。论坛汇聚了来自各平台、各大高校、影视机构及科技企业的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视听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AIGC技术在视听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分享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在AI赋能舞台艺术方面的创新实践。她指出,AI应成为人类创作的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者,人类的智慧和创意始终是艺术创作的核心,“AI技术为舞台艺术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思路,如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通过AIGC技术实现了多时空的视觉呈现。”
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马平在演讲中探讨了电影产业的“人工智能 ”探索与思考。他指出,AIGC技术为电影产业带来了成本、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马平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AI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并强调AI技术应与人类创作协同,共同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
快手大模型产运负责人李杨分享了快手可灵AI在内容创作中的应用。“可灵AI通过视频生成技术为创作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创作工具,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应用。”她透露,去年7月,依托可灵AI打造的国内首部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上线便广受关注;去年9月,可灵AI联合李少红、贾樟柯等9名知名导演共同发起了“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汪文斌探讨了AIGC时代传媒人才培养的范式重构。他指出,高校应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既掌握AI技术又具备人文叙事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汪文斌呼吁教育界与产业界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传媒教育的创新发展。
在圆桌论坛环节,嘉宾还围绕“AIGC在视听产业的融合与前瞻”展开讨论。他们分别从教育、产业、艺术创作等角度分享了对AIGC技术应用的见解和思考。
成都日报 记者 卢星宇 王茹懿 吴雅婷 图据 主办方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