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这片连结尾都是假的

五一小长假结束。

好几年没有看到这样 " 和和气气 " 的五一档了。

没有一骑绝尘的爆款,也没有战况激烈的场面。

相反都在互相勉励前行,拉升票房大盘。

一个导演,干脆直播带货卖票。

可他还是纠结(拉不下脸)。

他可是创作者、艺术家,直播带货多 low 啊,哪能让它玷污了电影艺术?

况且,帮忙宣传的带货主播根本不了解他的电影拍了什么。

不过很快他发现,这都不叫事儿。

一句 "321 上链接 ",电影票很快就一扫而空。

此时的导演比主播还要激动,恨不得在镜头前给自己的衣食父母们磕上三个响头。

先别急着嘲笑,因为这个略带讽刺故事只是出现在了今年五一档一部电影里——

人生开门红

01

讽刺归讽刺。

然而开头这荒诞的一幕,并不是在说笑。

不管直播带货是不是 low,它就是有效。

这效果从哪儿来?

大网红小海茉(邓家佳 饰)在直播开始前都还记不住电影的内容。

但这都不打紧。

眼珠一转,不慌不忙地挤出两滴眼泪。

"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我的小时候 ……"

故事开场,覆水难收。

弹幕飞起,库存见底。

观众不用知道电影讲了什么,光是听到她讲了什么就够了。

因为在直播里,复述电影内容,只能算是 " 产品说明 "。

而主播的一举一动,才是在同一个当下让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的 " 互动 "。

看起来,后者要真实得多。

从始至终,直播叫卖的、观众需要的,都是情绪。

看到这里,Sir 不禁琢磨起来。

这部《人生开门红》的导演易小星,曾经也是顶着 " 叫兽 " 网名的初代网红。

他在镜头前戴着纸面具,极尽无厘头的恶搞之能,讽刺社会百态。

为什么他会想要讲述如今的网红生态?

或许他是意识到,自己已经被 " 淘汰 " 了。

电影中,甚至还有个自嘲被炒了鱿鱼的镜头。

现在的网红,早已大变样。

以前,每个博主都可以在网络上 " 戴着面具 " 讲话,关掉电脑,就回归生活。

而到了现在。

下了播的网红,还得保持原样。

片中被直播间榜一榜二大姐包养的小白脸主播(蔡国庆 饰)就是如此。

上一秒,刚送走砸锅卖铁给他刷礼物的女粉丝,下一秒,就把榜一大姐拥入怀中。

主打一个不间断、无差别的陪伴。

打赏老板们不是傻子,她们多多少少能看出来,这里面有几分真、几分假。

但我在你身上投入了时间、精力、金钱,就必须把你改造成我想要的样子。

改造,正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的主命题。

早在古希腊神话故事的《皮格马利翁》里,一个国王就 " 创造 " 出了他向往的妻子——

妻子是他雕刻出的一尊雕像,雕像的每一处细节,都是他心中的完美状态。

而到了后来萧伯纳的戏剧《卖花女》、奥黛丽 · 赫本饰演的《窈窕淑女》里。

神话变成了一个乡下女孩,被上流绅士 " 改造 " 成贵妇小姐的故事。

就像本片中,小海茉在成为大网红之前,只是一个打工小妹。

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 改造人 "。

改造,意味着成长,优化,一切向高处、好处看齐。

没有人会拒绝野鸡变凤凰的叙事。

就算只是看到别人的蜕变,那也像是见证了 TA 们代替自己实现了愿望。

02

但,代价是什么?

小海茉一出场,夸张的亮金发衬得人白得发光。

在屏幕里、海报里,明亮的头发是美,是艳,仿佛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

而这头发也像无数根蚕丝,把观众牢牢地捆绑在了屏幕之前。

每个看直播的人,都被直播绑架了。

首先,是生活被绑架。

直播间里的人,如果只是当一个陪观众聊天、交心的朋友,还远远不够。

她的生活,也要成为观众们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不看直播,还能干什么?

小海茉是明星,但她又是那么亲民,我们当然会关心她的一切。

于是,男主周大江(常远 饰)出场了。

这个守着烤肠摊的土气中年男,意外被拍到和小海茉在一起。

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看起来如此悬殊的人,怎么能在一起?

但炸裂的消息来了——

他们官宣恋爱。

反差、不般配,癞蛤蟆吃上了天鹅肉。

话题度拉满了吧。

在直播间里,这些不合理,就是能变成事实。

这不就是电视连续剧里突然加进来的新角色吗?

但看着他们两人有说有笑的恩爱场面,质疑也会慢慢变成祝福。

想到了什么?

《楚门的世界》里,不也是如此吗?

楚门的生活被每时每刻直播,他的生活被每个人谈论。

这个没有坏心眼的善良男人,就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

但如今,比《楚门的世界》要更可怕的是。

对现实的真相,楚门不知情,他没有在演,或者说,他是被迫的。

而那些主播们知晓得一清二楚,TA 们是自愿的。

这,就是更深层次的,对价值观的绑架。

起初,周大江要比楚门幸运得多,他知道自己在摄像头之下。

并且守护一点真实感,于是显得和环境格格不入。

明明是和小海茉正直播约会,却 " 老好人 " 人格发作,给隔壁桌清理餐盘。

明明是携手出席晚会,却自带打包袋,不浪费一点剩菜剩饭。

也正是如此,网友觉得他接地气、真性情,因为大家看到了这个乡巴佬的可爱。

而同时,他又更不幸,因为他明知真相,却还是越来越没法掌控自己。

也越来越没法按原本的价值观的判断来行事。

因为直播让他出了名,让他的烤肠有了销量,让村民们跟着富了起来。

越纠结,越离不开。

直播对人的异化,在此刻彻底显现。

就在周大江一家生活变好之后,他发现女儿不愿意再去上学、读书。

" 以后我们不用去好好读书了,我以后去做个直播网红就可以了。"

为什么?

他知道自己只是 " 暂时 " 在直播的营业状态,而女儿却把直播当成了全部的未来。

凭什么?

直播,看起来的确能够进入现实生活,拉近屏幕内外的距离。

但当这距离不断缩小时,现实里的罪恶与不堪,也会在顷刻间攻占每个屏幕前的人。

到那时,再看见小海茉那头艳丽的长发。

原本为了配合直播间的幻象而营造出来的产物。

成了她无法正视丑恶、无法承认真实的自我,而选择的逃避。

03

网络时代,如果要说一个所有人都会有的病症,那就是焦虑。

对现实生活不满,但仅凭自己,根本无法解决。

怎么缓解?

看直播。

打开一个对胃口的直播间,将自己抛到另一个世界里。

有人和你站在了一起,糟心事、孤独感都消失了,全程只需要动动手指。

但,焦虑真的消失了吗?

当然没有。

不仅没有,还会引发更大的危机。

对现实不满的焦虑,经过网络的催化改头换面,变成了对真实性的焦虑。

一方面,我们总是能在这里看到自己想看的。

不愿看的,不想点开的,都会乖乖消失在界面里。

看起来我们一直是主动地点击屏幕。

但其实,早就有人替我们做好了选择。

比如。

周大江和小海茉想要揭露虚假直播的真相时,他们闯进了公司的每个直播间,告诉镜头,这些都是假的。

但观众没有任何反应。

因为直播有延迟,他们的话一出口,信号就能被切断。

直播平台不会让观众们看到不该看的。

观众们不仅觉察不到,可能还会固执地以为自己视野一直在拓宽。

这个直播间没了,大不了换下一个嘛。

这里,还有为了帮妈妈治病,下工地搬水泥的姐妹。

那里,还有孤寡老人守在镜头前,陪观众唠嗑。

你的善良、同情,都能得到满足,无数个新鲜内容等着,总有一款适合你。

哪还有时间犯焦虑?

但这,就是饮鸩止渴。

因为在另一方面,我们一直以来最害怕的,恰恰就是看到真正的真实。

周大江刚开始带货时,完全搞不懂那些营销话术。

这边小海茉还在吭哧吭哧介绍着护肤品里添加的红薯叶精华。

那边周大江一句 " 在我们那儿,红薯叶是用来喂猪的 " 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妥妥的直播事故。

眼看就要在观众面前露馅,可转眼,护肤品卖爆了。

周大江的拆台,明明是不懂直播规则,不过脑子的行为。

但观众就是更愿意相信,他是个 " 敢说真话 " 的实在人。

同时,在敌对公司的老板看来,这个周大江一定是个 " 高人 "。

这波反向宣传,一定是他参透了传播学的新套路。

大家不仅把真实当作套路,还一点也不反感,反而是佩服他,觉得他把互联网玩明白了。

而在另一边,搬水泥的姐妹一下播,转身就坐上了自己的豪车,卧病在床的老人一收工,掀开被子就是健步如飞。

不止是周大江,无数个主播们,就这样被人们亲手戴上了名为 " 真实 " 的面具。

这不是很讽刺吗?

我们那么渴望真实,却不愿意把时间投入现实,反而到直播里寻找。

因为,人们只愿意接受美好的真实。

而在《人生开门红》的结尾,展示了真实的丑陋一面。

一直跟在小海茉身边的助理乐乐因遭受公司的吸血压榨,最终选择轻生。

她的男友小龙挺身而出,帮助主角两人推翻了直播公司。

但一转头,这个 " 善良 " 的人就和另一家公司签约,成为了又一个带货主播。

直播里,他声泪俱下讲述的 " 与乐乐的爱情故事 " ,又成了他爆火的金字招牌。

" 悲剧爱情 ",也成了一种起号方式。

但他讲述的经历,又是百分百真实发生过的。

所谓真实,本没有善或恶,好或坏,土或洋的定义。

它只是勾出了人内心的一部分。

身为电影之外的观众,我们都知道小龙此前是怎么样的。

既看到了他的勇敢又看到了他的丑陋,这是真实。

电影里看直播的观众不了解,他们只看到了他的深情,这也可以是真实。

我们比他们看到了更多的一面。

而这逐渐接近 " 真实 " 背后的真相的过程,才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它就像是在提醒。

比起唤醒 " 真实的可贵 "。

或许让我们看清 " 真实的可怕 ",要重要得多。

因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直面人的复杂的勇气。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