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箭电子:深陷“泥沼”难突围,股东再掀第三次减持潮

图片系 AI 生成

在半导体复苏的曙光中,5 月 7 日晚,蓝箭电子(301348.SZ)股东开启上市两年来第三次密集减持,公司三股东及 4 名高管拟合计减持 337.74 万股,占比 1.68%,减值市值约 8011.15 万元。

此次减持,无疑将再度让市场对其未来发展投以审视目光,尤其面对封测三巨头的强势扩张,昔日 " 小巨人 " 遭遇的围剿或将愈演愈烈。在蓝箭电子时值戴维斯双杀,深陷泥沼难突围战的当下,这并非是个乐观的信号。

股东及高管再度减持

公告显示,蓝箭电子第三大股东上海银圣宇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 " 银圣宇 ")、总经理袁凤江、财务总监赵秀珍、董事会秘书张国光、监事李永新分别拟减持 1.00%、0.19%、0.24%、0.13%、0.12%。

图源:公司公告

以上 5 方拟合计减持 337.74 万股,占比 1.68%,减值市值约 8011.15 万元,减持原因均是自身资金需求。

这是蓝箭电子股东密集减持的冰山一角。公司一季报显示,上海银圣宇此前 2 月 10 日也曾减持 0.95%;第六股东广东比邻投资大举减持了 2.04%;第五股东舒程减持了 0.49%。

2024 年三季报中,广东比邻投资减持 0.57%,第九股东深圳前海箭入佳境则减持了 0.28%,此时正值蓝箭电子登陆创业板一年,解禁期刚过。

业绩股价双杀:深陷泥沼难突围

减持背后是蓝箭电子极为惊人的股价与业绩颓势。蓝箭电子自 2023 年 8 月在创业板上市后,股价表现 " 一泻千里 ",自 84.24 元高点一路跌至 20 元左右,今日收于 23.74 元。

这也是其业绩大幅变脸所招致。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37 亿元,同比下降 2.00% ;归母净利润 5836.88 万元,同比下降 18.28%;2024 年中一度由盈转亏,年底实现营业收入 7.13 亿元,同比下降 3.2%;归母净利润为 1511 万元,同比下降 74.1%;2025 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为 1.39 亿元,同比上升 0.8%;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 831 万元变为亏损 729 万元。

图源:choice 数据

蓝箭电子在 2024 年年度报告中提到,面临业绩大幅下滑的挑战。具体原因包括全球半导体市场仍处于周期底部,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整体受限,客户去库存阶段持续,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承压。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人工成本增加对主营业务毛利率造成了压力,导致利润显著下降。

对比半导体封测龙头的高增长业绩,蓝箭电子的症结显然或在于竞争力下滑。2024 年,国内半导体行业封测 " 三巨头 " 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全年营收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华天科技以 28% 的增速领跑,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分别增长 21.24%、7.24%。2025 年一季度,三巨头营收延续涨势,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分别增长 36.44%、15.34%、14.90%。

另一方面,其直接原因在于其技术先进程度不足,且市场份额极低,在 11 家封装厂上市公司中垫底。半导体封测行业规模即生命,只有订单量足够大,才能摊薄高昂的固定成本。而 AI 浪潮下,上述封测 " 三巨头 " 正进一步加码布局先进封装,抢占市场份额。

蓝箭电子目前的封装技术包括 20 世纪 70 年代、80 年代开始的第一和第二代传统封装技术,部分产品标准化和通用性程度较高。分立器件产品主要是三极管、二极管和场效应管,集成电路产品主要是电源管理产品。

此前 2021 年,蓝箭电子折戟科创板,终止注册原因就是其科创属性和定位问题,主要原因即先进技术产品占比小,先进封装系列主要包括 DFN 及 TSOT,相关封装系列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1.40%、1.98% 和 4.24%,收入规模与公司表述的技术先进性不符,审核对公司技术先进性及科创属性存疑,在审核及注册阶段进行了多轮问询。

从市场份额来看,国内封测市场已形成 " 长电科技 + 通富微电 + 华天科技 " 三巨头主导的格局,2023 年前三大企业市占率达 25.83%。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集成电路封测行业市场总额或达 3300 亿元,蓝箭电子 2024 年 3.53 亿元的封测服务营收,对应市场份额为千分之一。

两年前,蓝箭电子赶在半导体周期顶点冲击上市,如今身处谷底,股东及公司高管再度密集减持意味深长。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或许并非一个乐观的信号:面对 AI 浪潮带来的封测行业大变局,蓝箭电子还能在牌桌上坚持多久?(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