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防空利剑出鞘,怒斩77架印度无人机,中国防空体系显神威

5月8日至9日,巴基斯坦军方连续发布战报,宣称在24小时内击落77架印度无人机,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近年来局部冲突的纪录,更将全球目光聚焦于南亚军备竞赛的核心——防空体系的技术博弈。而在这场数字与火力交织的较量背后,中国防空技术的身影若隐若现,其构建的“空中长城”正成为改变地区战略平衡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印度通过“本土制造”计划加速无人机部队建设,从以色列搜罗的“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到自主研发的“尼尚特”侦察机,试图以低成本、高频次的“蜂群战术”突破巴基斯坦防线。这种战术选择并非偶然:在传统空中力量对比中,印度空军虽装备“阵风”“苏-30MKI”等先进战机,但面对巴基斯坦引进的歼-10CE、枭龙Block3战机,其空中优势已被大幅压缩。印度此次大规模动用无人机,折射出其军事战略的深层转向,无人机成为印度“以小博大”的突破口。

现实却给印度浇了一盆冷水。巴基斯坦公布的残骸照片显示,被击落的无人机中既有小型侦察机,也有携带弹药的攻击型无人机。这些无人机残骸上密集的弹孔与烧蚀痕迹,直观展现了中国防空体系的精准打击能力。更令印度尴尬的是,其宣称的“摧毁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防空系统”的战果,被巴方展示的HQ-9/P防空导弹发射车残骸证伪——这些导弹发射装置虽部分损毁,但核心雷达与指挥系统完好无损,印证了该系统“分布式部署+快速换防”的战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