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24”到“5.7”:A股会继续“牛”吗?

在5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下称“证监会”)主席吴清分别对“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答记者问。

“这是4月25日政治局会议‘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精神的落地。”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与去年四季度类似,这次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与证监会部署一揽子政策只是一个开端,后续财政、准财政、消费、供给侧等领域应该还有进一步的政策空间。

“双降”或仅是开始

在发布会上,潘功胜宣布了央行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降准、降息和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等,其中,降准0.5个百分点,降息0.1个百分点。央行在目前时点推出“双降”措施,立即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此次央行降准降息并非孤立操作,而是应对复杂局面的系统性政策布局。”知名私募机构时代伯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制造业PMI回落、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的背景下,央行选择采取“总量宽松+定向滴灌”的组合策略,既推动实体融资成本下降,也为市场注入了确定性预期。

招商基金亦回应记者表示,在美元走弱、关税谈判释放积极信号的背景下,近期人民币汇率连续升值,国内货币政策空间随之打开。央行此次“双降”背后,一方面是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相机抉择、综合评估,另一方面则是对支持性货币政策取向的确认,也意味着前期反复提及的“适时降准降息”迎来实质性落地,新一轮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也拉开了序幕。

“虽然市场对本次发布会第一反应的超预期是央行‘双降’,但我们认为随着关税冲击的显现,真正能让经济和市场行稳致远的,仍在于货币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招商基金预计,随着“一揽子金融政策”在今年二季度的持续落地,三季度增量财政的空间也将随之打开。

入市资金继续拓宽

相对于央行一揽子措施的“宏观叙事”,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发布的相关举措则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更为直接。比如,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